|
|||||||||||||
|
|
|
老闆投資逾60萬元助90後創業 搞文字廣告 年生意額200萬元 |
年輕人創業往往因苦無資金,結果迫於無奈放棄。Durian(針言)創意合夥人鍾梓淳工作了六、七年,去年初開始想創業,年中便決定辭職,意想不到的是,老闆了解過他的念頭後,反而決定投資約60萬元,協助他創業。近年影像成為廣告主流,但Durian逆流而上,定位為文字復興廣告公司,未夠一年已回本,首年生意額達200萬元。 | |
|
90後棄投行厚職 創外幣兌換平台吸金300萬元 |
香港人喜歡去旅行,每次均會有用剩的外幣,大多在機場買手信,或者帶返港放入櫃桶,留待下次再去時使用。三名酷愛旅行的年輕人,深切體會處理外幣的痛點,因而激發創業靈感,開設金融科技公司,以創新科技改變旅行資金管理,希望協助人們解決旅行前、中、後的外幣苦惱,令旅行者輕鬆出行。 | |
|
90後大學生時代3,000元創業 開網上隱形眼鏡店 年收400萬元 |
時下年輕人未必再像以往一般,畢業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,而是選擇創業,甚至有人在求學時代已開始實行大計。三名年輕人在大學宿舍認識,某次飯聚決定落實創業計劃,合資近3,000元,開設網上隱形眼鏡店,約半年時間,生意額突破100萬元,其後增長強勁,預期今年可達400萬元。 | |
|
紅杉資本沈南鵬的創業路 阿里巴巴 京東 拼多多的投資人 |
在創投界流傳著「你可能不認識沈南鵬,但一定在用他投資的公司的服務」、「他買下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半」的說法。被稱為「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」的紅杉資本中國創始人沈南鵬,創業之路相當之善變。 | |
|
「刷臉支付」10秒完成交易 阿里巴巴採用人臉識別付款 |
【刷臉支付】在人工智能(AI)的不斷發展推動下,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度,已經可達至商業應用的程度。資本市場亦熱衷於投資這項技術,其中馬雲旗下的阿里巴巴先後參與AI初創融資,包括港產「獨角獸」,從事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的商湯科技(SenseTime),並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支付寶商用層面。 | |
|
70後棄厚職賣樓創業 搞室內耕種吸金3,000萬元 |
近年人們追求健康,對食品安全的關心度不斷提升,希望吃到的東西是無污染、零添加,然而傳統農業相對較難做到。本身從事建築及物業管理的「70」後,因碩士習作而接觸活化工廈議題;加上個人對食物敏感,觸發室內耕種的靈感,最終更賣樓創業,至今已吸納約3,000萬元資金,近日正在洽談多個輸出技術的項目,發展潛力龐大。 | |
|
由會考一分到開工程公司 80後女生創業 每年收入逾700萬元 |
燒焊、工程、地盤等地方向來只會讓人聯想到體力勞動、汗水。這些女性鮮會踏足之地,卻成為了會考一分的Suyi的創業舞台。 | |
|
日本17歲天才開發App 將「購物收據」變成賺錢生意 |
「唔使單啦唔該」可能是每次購物後會說的對白,的而且確,即使去便利店買一枝水都會收到收據,日積月累下,銀包裡就塞滿各種收據。不少人視為廢紙,但日本一位17歲的少年就將收據成為他的生意。 | |
|
80後50萬元搞升學顧問 專攻國際學校 年收近1,000萬元 |
香港傳統教育制度,給與學生極大壓力,不少關注下一代教育的家長,近年將目光轉向國際學校。不過,國際學校有其一套收生方法及標準,並不是有錢便能入讀這麼簡單。曾經從事培訓及教育工作的「80後」,發覺家長對國際學校資訊非常渴求,故斥資50萬元走上創業之路,去年投資加開培訓學校,令服務更加全面,帶動營業額倍增,去年近1,000萬元。 | |
|
由藥店夥計到地產大亨 許榮茂身家700億元 發跡史有啟示 |
來到香港闖蕩便賺得第一桶金回福建投資,然後在北京地產市場淘金,再往上海大展拳腳,這是世茂集團創辦人許榮茂的發跡歷程。從一無所有的打工仔,到成為億萬富豪,其成功之道是甚麼? | |